粒细胞简介及指标选择
Source: Elabscience®Published: 2023-12-26
粒细胞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是一种胞质中有特殊颗粒的白细胞。作为天然免疫细胞,粒细胞在病毒和寄生虫感染、过敏反应、慢性炎症、哮喘、免疫调节、自身免疫和癌症等多种疾病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分别从 粒细胞的分类 、粒细胞的生长发育 、粒细胞流式分析的指标选择三个方面对粒细胞进行详细的阐述。
粒细胞的分类
根据形态和功能的差异,分为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4大类。
分类 |
结构特征 |
功能 |
数量 |
嗜中性粒细胞 |
|
|
数量最多,占循环白细胞的50%~70%(小鼠约为20%)。 |
嗜酸性粒细胞 |
|
|
数量第二,占循环白细胞的1-3%,约占骨髓的6%。 |
嗜碱性粒细胞 |
|
|
数量最少的细胞,占循环白细胞的<1%(约0.5%)。 |
肥大细胞 |
|
|
不停留在血液中,停留在全身粘膜和上皮组织的局部,数量<1% |
粒细胞的生长发育
粒细胞系统的生产发育分为六个阶段,包括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杆状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粒细胞是由于胞浆中常有许多颗粒而得名的,胞质内的颗粒从Ⅱ型原始粒细胞开始出现,称为非特异性颗粒(又称为A颗粒、嗜天青颗粒、嗜苯胺蓝颗粒),从中幼粒细胞开始出现特异性颗粒(即S颗粒),S颗粒有三种:嗜中性颗粒、嗜酸性颗粒及嗜碱性颗粒,根据特异性颗粒的不同将中幼粒细胞及以下阶段的细胞分为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主要的分化特点和形态差异如下图所示:
图1. 不同类型粒细胞的分化特点和形态差异
粒细胞流式分析的指标选择
根据粒细胞表面标记物的不同,可以对粒细胞进行分类鉴别,人和小鼠的主要抗体选择区别如下所示
点击货号查看产品详情
分类 |
种属 |
表面标记物 |
分泌的主要标记物 |
嗜中性粒细胞 |
人 |
CD11b+,CD16+,CD18+,CD32+,CD44+,CD55+ |
IL-6,IL-12,TNFα,IL-1α/β,IFN-gamma,IL-10,弹性蛋白酶,乳铁蛋白 |
小鼠 |
CD11b+,CXCR4+,MHC II-,Gr-1+ (Ly-6G+),Siglec-F- |
||
嗜酸性粒细胞 |
|
CD45+,CD125+,CD193+,F4/80+,Siglec-8+ |
MBP,EPX,IL-6,NGF |
|
CCR3+,CD11b+,IL-5Rα+,MHC II-,Siglec-F+ |
||
嗜碱性粒细胞 |
人 |
CD19-,CD22+,CD45low,CD123+ |
IL-4,IL-13,组胺 |
小鼠 |
CD41+,CD49b+,CD117-,FcεRI+ |
||
肥大细胞 |
|
CD32+,CD33+,CD117+,CD203c+,FcεRI+ |
TNF α,IL-4,TGFβ,NGF,组胺 |
|
CD45+, CD117+,FcεRI+,Integrin β7+ |
此外,人外周血中的粒细胞由于其细胞质内颗粒度的特异性,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表现为较高的侧向反射,可以通过流式细胞仪FSC和SSC来进行识别,如下图所示:
图2. 使用PerCP Anti-Human CD45 Antibody(E-AB-F1137F)染色人外周血细胞,再使用1×ACK Lysis Buffer(E-CK-A105)裂解红细胞后进行流式上机检测,可以很好的区分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群。
也可以使用粒细胞标记物CD15抗体进行粒细胞的分析,如下图所示:
图3. 用PE Anti-Human CD15/SSEA-1 Antibody(E-AB-F1142D)染色人外周血粒细胞(填充灰色直方图),未染色的粒细胞(空黑色直方图)作为对照。
参考文献:
1.Mckenna, Ellen, et al. "Neutrophils: Need for Standardized Nomenclature."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12 (2021).
2.Rose, Shawn, A. Misharin, and H. Perlman. "A novel Ly6C/Ly6G-based strategy to analyze the mouse splenic myeloid compartment." Cytometry Part A 81A (2012).
3.Verde, de Peralta, Silvia S. "Color Atlas of Hematology. Practical Microscopic and Clinical Diagnosis, 2d ed." Journal of Pediatric Hematology/Oncology 26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