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解读 | IF=18.962!Elabscience®助力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研究
Source: Elabscience®Published: 2023-12-25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具有潜在破坏性和影响力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全世界约有1%的人群患有此病,但迄今为止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RA是无法治愈的,以滑膜炎症和进行性关节破坏为特征。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NETs)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抑制NETs的生成可有利于RA的治疗。
来自沈阳药科大学的刘同学,在赵秀丽老师的指导下,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Nano Today上,发表了一篇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从而抑制C57BL/6小鼠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产生,以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的最新研究,并亲自解读了该文献内容,供读者参考。
01 基本信息
中文标题:纳米颗粒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从而抑制C57BL/6小鼠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产生,以缓解类风湿关节炎
发表期刊:Nano Today
影响因子:18.962
第一作者单位:沈阳药科大学
通讯作者单位:沈阳药科大学
使用Elabscience®的产品
产品货号 |
检测靶标 |
应用 |
种属 |
检测样本 |
E-AB-F0997M |
Elab Fluor® 647 Anti-Mouse CD16/32 Antibody |
流式细胞术实验 |
小鼠 |
中性粒细胞 |
E-AB-F1120C |
FITC Anti-Mouse Ly-6G/Ly-6C (Gr-1) Antibody |
|||
E-EL-M0037 |
Mouse IL-1β |
ELISA |
血清、关节 |
|
E-EL-M3025 |
Mouse NE/ELA2 |
|||
E-EL-M3063 |
Mouse TNF-α |
02 研究摘要
类风湿关节炎(RA)以炎症发作和关节破坏为特征。作为RA发生发展的罪魁祸首,中性粒细胞首先迁移到炎症关节,通过释放过量的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而加重炎症反应。在这里,我们建立了一种方法,在这种方法中,西维来司(ST)-偶联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BTST NPs)可以特异性地靶向炎症的中性粒细胞,从而选择性地抑制中性粒细胞,阻止NETs的产生。此外,BTST NPs还负载了地塞米松棕榈酸酯(DP),将DP运送到炎症部位,实现了对RA的协同治疗。本研究为改善类风湿关节炎和各种NETs介导性炎症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03 实验结果展示
图1.制剂在RA小鼠体内药效学研究。(A) RA小鼠模型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静脉注射治疗的实验方案示意图。(B)经不同制剂治疗的RA小鼠关节代表性照片。(C) RA小鼠关节炎关节评分。(D)第58天相应的临床关节平均评分。(E) RA小鼠足爪厚度的测定。(F)第58天的相应爪厚。(G)不同治疗方法后踝关节直径的变化。(H)第58天踝关节直径的相应变化(n=6,*代表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P<0.05,**P<0.01,***P<0.001。#代表两组间的差异,#P<0.05)。
从第一次免疫后第28天开始,用不同的制剂治疗RA小鼠,评价DP/BTST NPs对RA的治疗效果(图1)。RA小鼠炎症关节的照片直观地显示,与N.S.(注射生理盐水)组相比,给予每种制剂的小鼠足爪肿胀程度和脚踝直径均有所改善。结合临床关节评分、踝关节直径和足肿胀,可以看出DP/BTST NPs具有最佳的治疗效果(图1)。
图2.制剂在RA小鼠体内药效学研究后检测踝关节肿瘤坏死因子TNF-α (A)、白介素IL-1β (B)、髓过氧化物酶(C)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D)浓度。(E)免疫印迹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炎症关节中NE和β-actin表达的影响(n=6,*代表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P<0.05,**P<0.01,***P<0.001)。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关节或血清中的炎症因子。同样,BTST和DP/BTST纳米粒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IL-1β和MPO的浓度显著降低(图2)。结果表明,DP/BTST纳米粒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本研究创新性地将西维来司(S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制备成一种ROS敏感的纳米粒(BTST NPs),并且通过包载经典抗炎药物地塞米松棕榈酸酯(DP),进一步开发了DP/BTST NPs纳米递送平台。DP/BTST NPs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具有优越的效果,为开发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型治疗方法提供了新思路。